代金模式堵了:一方面的反腐加壓,防代表、抓醫生,輕則行政處罰踢出行業,重則判刑坐牢,每年僅被公布出來的院長、科主任落馬案件數百起,令人震驚、害怕。今后醫生陽光的收入也針大幅提高了,代金模式不會死、但一定堵得慌?!?/div>
醫保模式來了:對于醫院,以前是不能省錢,省錢了第二年撥款就少了,省了錢也不能分;以后是通過醫??刭M,要多多省錢,省下來的錢可以分掉不違法。以前是開藥、用耗材越多利潤越高;以后按病種付費,開藥用耗材越多利潤越低;過度開藥檢查醫院還要倒貼錢;哪個醫生多開藥多做檢查就要滾蛋?!?/div>
特別是2017年已經下了死命令:發布了320個按病種付費的目錄;在200個醫改試點城市,按病種付費要達到100種!
學術模式興了:在按病種付費模式下,臨床路徑營銷模式來臨,而過去對醫生的代金營銷喪失土壤,學術營銷、臨床路徑營銷成為趨勢。不會做的,又要落伍了,又要遭受擠壓、甚至淘汰了。
利潤小了
費用上漲導致空間縮?。涸蠞q價、人工費漲價、辦公成本上漲、物流運輸漲價、環保費用上漲,好像沒有看到什么是降價的。哦,錯了,還有耗材試劑價格是在下降的!
行政主導導致利潤受損:招標、醫保等,都是。作為械企,市場和利潤總得有個平衡點。只占領市場沒有利潤,得死;只有虛無的利潤率卻沒有市場,也得死。在政策劇變時期,死的械企不會變少,而是更多?!?br />
生死線已劃定,死扛到底才有未來!
你看,品種被搞得沒剩幾個了,模式調整又沒有搞好,產品利潤空間一降再降,自己的代表還跑了不少,械企能不慘嗎?
對你家是慘,對他家可能卻是難得的機會!有兩句話是一定要懂的:
第一句話:械企數量真的是太多了,讓大的更大、強的更強,弱的小的全部關門,估計也是符合產業政策初衷,只是沒人敢這樣公開說出來,怕挨罵、怕背上一個阻礙產業發展的罪名啊?!?/div>
第二句話:過去那些年里,藥企虛開、倒票、過票、偷稅、逃稅已經不少,最近被曝的藥械企業虛開120億震驚圈內外,這一切的根源在于彌補醫生兌費無票的“丑行”。這個,也是沒人公開地講,怕被說是“行業叛徒”啊。這兩年的醫改,可以說是很有智慧的醫改,改醫、改藥力度都很大。械企過去已經享受了那么多年的好,現在該是洗手、還債的時候了?!?/div>
在這個規范的過程當中,必然有無數械企倒下、死亡。但醫改必將進入平穩期,那時才是藥企獲得長期利潤的大好時機。只是機會往往就在后天,但很多人卻熬不過明天晚上?!?/div>
越是低潮時期,越是考驗藥企的生存能力。那就死扛吧,讓弱者都死了,剩者通吃,就成王了。